01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1月14日,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这是美丽乡村领域的首个行动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乡政府驻地、中心村等重点村庄全面完成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4项重点任务、18项重要举措,其中, 在“四、大力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提出,
加强农膜科学使用处置。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标地膜、 不按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等违法行为。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因地制宜建立废旧地膜科学处置体系,鼓励将废旧农膜纳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加强收集利用。健全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制度。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有效管控。多渠道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提高秸秆还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健全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提高离田效能。到 2027 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
02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同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到2027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更加凸显、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到2035年,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形成智慧高效、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紧扣“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五个导向,部署了5方面重点任务。包括: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服务业,不断提升绿色生产力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广告材料。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加快推进“无废城市” 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以一次性塑料制品为重点,加强塑料制品生产、流通、 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
该《实施方案》还提出美丽城市建设的激励性政策举措,以此调动各方面共建共享美丽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