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812号,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遴选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7大类产业112项先进绿色技术,列明了每项技术的工艺技术内容、主要技术参数、实际应用案例、生态效益等。各有关方面可据此了解相关技术的主要原理、路径方向以及应用场景和实施效果,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推广和使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组织开展技术路演、成果推介等活动,推动技术产业化应用。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加强对《目录》内绿色技术应用的融资支持。
《目录》纳入了多项生物基能源、材料技术:
一种发热纤维的凝胶法制备工艺
产业类别: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通过采用小分子接枝壳聚糖进行改性,在纤维上快速形成均匀且致密的膜层,同时通过凝胶法和浸渍法在纤维表面形成吸湿膜,利用吸湿发热原理提高纤维的保暖性。采用多孔PLA纤维/改性壳聚糖气凝胶复合网络结构,实现高空隙率,高稳定形态控制,保持性能稳定。该纤维可替代难以降解的ES纤维和PET纤维,解决保暖性吸湿性差的问题。
主要技术参数:单位面积质量为120g/㎡,回复率99%、压缩率73%;热阻 0.469m2·K/W ; 透湿率4510g/(㎡·24h)
应用案例:“科技冬奥”冬季运动服装内胆项目。建设规模:年产10000套聚乳酸纤维仿生绒及冬季运动服装内胆。生态效益:项目每万吨功能性聚乳酸发热复合纤维相较于PET纤维可减少1.63万吨碳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5%以上。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能源化和材料化—碳汽联产技术
产业类别: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通过创新梯级控温定向热解、油气在线利用、复合气体活化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自热型辐射热解/活化核心装备,实现高品质生物炭、生物质活性炭的大批量制备和蒸汽的大量输出;开发系列先进碳材料,集成万吨级碳汽联产成套技术,实现了对棉秆、果木等高木质生物质的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
主要技术参数:单台热解设备生物质处理量2~2.5吨/小时,吨生物质生物炭产量0.3~0.35吨,吨生物质蒸汽产量2.5~3吨。单台活化设备生物质活性炭产量5~7吨/日;吨生物炭蒸汽产量约5~6吨。
应用案例:
案例1:新疆赛诺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棉秆果木热解碳汽联产项目。建设规模:一期建设规模为处理棉秆果木5万吨,生物炭产量1万吨,蒸汽产量15万吨。生态效益:年碳减排量8万吨。
案例2:山东天纳德生物科技(德州)有限公司果壳炭蒸汽联产项目。建设规模:一期建设规模为果壳活性炭产量5000吨,蒸汽产量5万吨。生态效益:年碳减排量1.9万吨。
含碳工业尾气生物发酵法制生物乙醇及蛋白
产业类别: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以含碳工业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乙醇及蛋白,并实现产业化。通过原料气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菌体蛋白浓缩干燥、尾气处理及热能回收、污水处理六大关键工艺,形成一套成熟的工艺技术集成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工业尾气的一氧化碳利用率达85%以上,二氧化碳利用率达65%以上。发酵乙醇浓度达45g/L以上,乙醇梭菌蛋白粗蛋白含量80%以上。
应用案例: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5万吨/年钢铁工业煤气生物发酵法制生物乙醇项目。建设规模:年产生物乙醇4.5万吨和饲料蛋白5500吨。生态效益:项目年减碳量14.85万吨。
高性能植物垫新技术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产业类别:国土综合整治
工艺技术内容:通过选取最优配比的植生基质和植物种子,装入特质的双层可降解无纺布植物垫,多维加筋锚固于岩面上,再喷播8~10cm的植生基质,结合给排水机构迅速形成两层土壤结构,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克服了高陡边坡固土难的问题,使群落结构本身发生动态过程变化,恢复高陡矿山生态。
主要技术参数:边坡角度适用范围≥73°,治理三年后植被覆盖度90%~98%(夏季),木本植物盖度35%~55%,每年土层增厚率3%~6%,治理后免人工养护率(南方治理一年后、北方治理一年半后)≥97%,无二次污染率≥99%。
应用案例:
案例1:乐东县尖峰镇岭头马鞍岭建筑用花岗岩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规模:消耗1650吨秸秆和4870吨禽畜粪便,恢复矿山裸露坡面面积约33.49万平方米,项目范围约65.03万平方米。生态效益:项目碳减排量760吨。
案例2:京昆高速沿线(满城段)“白茬山”生态修复高标准示范带工程馒头山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规模:消耗1850吨秸秆和5550吨禽畜粪便,恢复矿山裸露坡面面积约6.8万平方米,治理区面积约37万平方米。生态效益:项目碳减排量86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