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想要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活,就需要建造栖息地。但是,运输足够的工业材料来创造宜居空间将极具挑战性且成本高昂。哈佛大学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SEAS) 的研究人员认为,通过生物学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由环境科学与工程系Gordon McKay教授兼地球与行星科学教授Robin Wordsworth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已经证明,他们可以在类似火星的条件下,在由生物塑料制成的庇护所内培育绿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这些实验是朝着设计可持续太空栖息地迈出的第一步,这种栖息地无需从地球运送材料。
“如果你有一个由生物塑料构成的栖息地,并且在其中生长藻类,那么这些藻类就可以生产更多的生物塑料,”Wordsworth解释说。“这样你就开始拥有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甚至随时间而增长的闭环系统。”
外星环境中基于生物材料的生命支持系统示意图
这项研究”Biomaterials for organically generated habitats beyond Earth"于7月2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火星等天体表面存在极端条件:大气压仅600帕斯卡(不足地球1%)、强紫外线辐射、昼夜温差超100°C,以及富含高氯酸盐的有毒土壤。这些因素使得液态水稳定存在和生命维持变得异常困难。
研究人员独辟蹊径,提出"用生命本身的产品构建栖息地"的革命性理念。受地球生物圈启发,团队系统评估了生物材料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性。
研究聚焦三大核心需求:阻挡致命UV辐射、透射光合有效光辐射(PAR)、维持千帕级压力差以稳定液态水。通过对比三种常见生物塑料——琼脂糖(agarose)、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发现1毫米厚的PLA兼具优异机械强度和光学性能,能完全阻隔UV-C并部分过滤UV-A/B辐射。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使用3D打印技术(Dremel 3D45)制造PLA生物舱,有机蜡-树脂复合密封;在定制行星环境模拟舱中建立600帕CO2低压系统,通过质量流量调节器和残余气体分析仪(RGA)精确控制气体组成;选用真核绿藻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模式生物,采用Erdschreiber培养基,通过血细胞计数法监测生长动态。
生物塑料材料特性
材料测试显示:PLA的屈服强度达27.9±5.74 MPa,理论计算表明1毫米壁厚即可支撑10厘米半径舱体的10 kPa压差。光学性能测试中,PLA对可见光的透射率达71%,完全阻隔100-280 nm UV-C辐射,显著优于PHA(可见光完全阻隔)和脆性的琼脂糖。基于所有这些因素,研究人员选择了 PLA 进行实验。
藻类生长实验
(A) 实验期间行星环境室内生物塑料栖息地的图像,(B) 生长实验中使用的 D. tertiolecta 菌株的光学显微镜图像,(C) 生物塑料栖息地的特写图像,以及 (D) 行星环境室内栖息地的示意图。
在模拟火星环境中,PLA生物舱内的绿藻展现出与常压对照组相当的生长曲线,峰值生长速率μ达0.9 day-1。
RGA监测显示昼夜O2/CO2波动(5 μmol hour-1 O2释放),证实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pH 值和 CO2渗透性
CO2渗透实验测得PLA舱渗透率230 barrer,虽高于纯PLA标准值,但证明气体交换可行。pH模型显示火星CO2分压下海水培养基pH为7.0,未影响藻类生长。
温度调节、辐射和毒性
提出纳米纤维素气凝胶(69 kg/m3)被动控温方案,2厘米厚度可实现50K温升。针对火星高氯酸盐污染,建议采用微生物还原或基因工程改良植物等生物修复策略。
闭环生物质生产的可扩展性
建立数学模型显示:当生物质-生物塑料转化效率>16%时,系统可实现指数级扩展(1-2年倍增周期)。计算表明0.3米深藻类培养层每日可产22 g/m2生物量,完全满足1.25 kg/m2 PLA舱体材料需求。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使用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模式生物,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满足元素供应、光照和 pH 值条件,任何类似的光合生物都有可能生长。聚乳酸可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然后发酵成乳酸,再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糖类可由光合藻类产生,而发酵则由乳酸杆菌等细菌完成。第三步通常需要在金属催化剂(如辛酸锡(C16H30O4Sn))的作用下加热到 150°C 至 210°C,但也可能由生物酶(如脂肪酶)完成。
Wordsworth团队此前曾利用硅气凝胶薄片模拟地球温室效应,在火星局部区域实现环境改造,成功培育出生物体。Wordsworth表示,将藻类实验与气凝胶技术结合,可同时解决温度与气压两大难题,为植物和藻类生长创造条件,这将为地外生存开辟更清晰的路径。
Wordsworth透露,研究团队下一步计划验证该生命维持系统在真空环境下的可行性,此举将为月球及深空应用奠定基础。其团队还拟设计一套可循环运作的栖息地生产系统。
"生物材料栖息地的构想具有根本性创新意义,能支撑人类在太空生存。"Wordsworth强调,"随着此类技术的发展,其衍生成果也将惠及地球的可持续技术领域。"
该研究获得Leverhulme 宇宙生命中心、哈佛生命起源研究基金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