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分享
科企携手,发力生物基皮革

科企携手,发力生物基皮革

  • 发布于 2025-06-02
  • 已阅读 71

5月26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简称“农科院食用菌所”)与上海璞然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璞然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菌丝体皮革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重点推进菌物种质资源库扩建、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迭代及菌丝体皮革联合研究院建设,共同推动生物基材料在时尚、汽车、家居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传统皮革的生产,通常需要动物皮毛或石化资源作为原材料,并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解决这个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能够生产出接近皮革性能的生物基皮革材料,目前已在皮革生产领域凸显其独特优势。

 

农科院食用菌所所长张劲松表示:“菌丝体皮革是食用菌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要方向。通过联合企业打通技术转化链路,我们不仅能推动科研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还将为减少畜牧业环境负担、降低化工合成依赖提供新路径。”

 

据悉,双方计划联合扩建国内首个专用于菌丝体皮革的菌物种质资源库,系统收集、筛选并保藏全球优质菌种资源,覆盖侧耳、灵芝、云芝等数十种高潜力菌株。资源库将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技术解析菌株特性,为菌丝体功能特性的基因编辑提供数据支持,加速高性能菌株的选育进程。

 

在产业层面,全球市场对生物基替代皮革的需求也持续增长,预估到2027年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70亿美元。除了在质感和性能上可以媲美天然皮革,更为关键的是,菌丝体皮革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以消耗大量包括秸秆在内的农林废弃物,而且无需消耗大量动物资源,避免了环境污染,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废弃的菌丝体皮革制品还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兼具环保和可持续性。

 

 

璞然维董事长李美纯表示,此次合作将大幅提升公司在菌丝体材料源头端和技术端的创新能力。未来三年,双方有望推出性能对标传统皮革、成本更具竞争力的生物材料解决方案,为时尚产业提供可持续替代选择。

 

此次战略合作标志着菌丝体生物材料研发从单一技术突破迈向系统性产业生态构建。双方预计,随着种质资源库与研究院的落地,菌丝体皮革的研发周期将缩短30%以上,产品性能与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有望在2026年前实现全球首个万米级规模的菌丝体皮革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为全球绿色材料产业注入“中国创新力”。

 

 

上海璞然维生物科技是国内首家成功中试生产菌丝体皮革的企业。作为国内领先的生物材料创新企业,其自主研发的菌丝体皮革产品已通过多家国际品牌验证,并完成万米级产能基地建设。此前,由该企业制造的菌丝体皮革加工皮具已在2025年春夏巴黎时装周亮相。

免责声明:JURUR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JURURU所有,转载需取得JURURU书面授权,且JURUR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愿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JURURU赞同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聚如如(021-65680220)处理。

产品名称单位最新价格涨跌涨跌幅(%)
PLA元/吨22700200.000.89
玉米元/吨2735-98.00-3.46
PBAT元/吨150000.000
PBS元/吨32000-1000.00-3.03
BDO元/吨9800100.001.03
AA元/吨95000.000
PTA元/吨6460-10.00-0.15
LDPE元/吨88000.000
PP元/吨7650-100.00-1.29
PBT元/吨205500.000
PS元/吨92500.000
ABS元/吨110500.000
PET元/吨77500.000
PA6元/吨130000.000
Brent美元/桶85.120.1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