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骨是骨科手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用于填补骨肿瘤或骨折后造成的骨骼缺损,并诱导新骨生成。近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学科带头人蔡郑东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团队及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团队共同研发的“可吸收人工骨”材料正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据悉,该人工骨在价格上比之进口产品大幅下降,能有效降低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骨科治疗。
此次获批上市的“可吸收人工骨”为新型骨科可植入生物材料,适用于人体各部位因外伤、肿瘤、医源性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其采用丙交酯乙交酯共聚树脂(PLGA)和羟基磷灰石(HA)为原料,是国内首个有机无机复合人工骨材料,克服了单一无机材料不易降解以及有机材料力学性能差的问题。该款人工骨材料模拟人体松质骨结构,融合了无机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有机材料的成骨诱导特征,能有效促进自体骨生长。另外,该款人工骨在植入体内后能够逐渐降解、吸收,并最终被自体新骨完全替代,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降低了医疗成本。
上海市一医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长期深耕新型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据介绍,早在2019年,科室与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团队合作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维支架”就完成了临床前验证和伦理审查,并启动临床试验。
2021年底,市一医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联合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团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机构,牵头启动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的重点专项——“可抑制骨与皮肤肿瘤术后复发的生物材料研制”。研究团队依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开展基于抑制骨与皮肤肿瘤术后复发的生物材料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2023年9月,市一医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又与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共同入围工信部和国家药监局公布的“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揭榜单位”,联合主攻“医用聚乳酸材料在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未来,该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将继续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推动新型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为骨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陈学思院士简介
陈学思,男,1959年12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
他主要从事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件、组织工程支架和药物缓释载体、聚乳酸和聚ε-己内酯绿色材料产业化等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关于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陈学思团队亲手打造的产学研结合的载体,陈学思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3.44%。圣博玛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拥有核心专利125项,建有符合GMP要求、多型号、规模化制备医用级聚乳酸类材料的生产线。2023年实现产值近20亿元,企业产值连续三年超过60%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