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消息,在滨海沿海工业园中山六路的蓝素建设工地现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施工繁忙景象,江苏蓝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在建厂房正拔地而起。
“我们今年4月初开工建设,正赶上这边疫情防控力度逐步加强,导致人员进场压力巨大,我们在确保疫情防控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正从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大力调配人员,到这边执行完防疫隔离措施后,全部充实到建设队伍中,到这个月底,计划现场施工人员要增加至300余人,力争一期工程在今年10月底完成。”在蓝素公司施工现场,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刘言言总经理向我们介绍。
据悉,蓝素生物年产25000吨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产业化项目占地130亩,总投资12.5亿元,项目于1月1日正式开工,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设计产能5000吨/年,二期设计产能20000吨/年。项目一期将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4万平方米,购置组装设备276台(套),计划今年10月竣工投产。
在滨海沿海工业园管委会五楼蓝素的商务办公点,蓝素生物常务副总张益豪,这个四川藉90后北大博士,提及蓝素项目与发展方向,这样说,
-
感谢园区和县委政府,在办公地点、电标煤用能指标上,给予我们大力的帮助和扶持。我们这个项目的母公司——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在江苏聚焦于全生物可降解新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量产,这是一种可在任何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的材料,且只能由微生物合成。一方面,这种绿色环保材料助力‘双碳’,我们年产25000吨PHA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帮助减排二氧化碳50000余吨。另一方面我们靠自己的专业团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全球仅美国上市企业Danimer Scientific,日本上市企业Keneka能够大规模生产PHA材料。蓝素生物是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掌握PHA大规模制造技术的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
PHA产品应用前景广阔,由于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产品包装、日用消费品、医药等多个领域,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包括了多家消费品、食品领域的世界500强巨头。目前,我们正积极吹响一期工程冲锋号,值得欣慰的是,一期工程投产达效后,可带动就业150人。二期项目整体投产达标后,可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就业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