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多或少地了解塑料带来的危害,它们绝大多数由石化产品制成,一次性使用,很少被回收,要么需要几个世纪分解,要么被焚烧或送往垃圾填埋场。
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寻找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的塑料替代品。一个来自天津大学的科学家团队盯上了一种看起来不太可能的原料——鲑鱼精子。相关论文于 11 月14 日发布在《美国化学会志》。
天津大学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DNA塑料
该研究团队将来自鲑鱼精子的DNA链溶解在水中,并与生物质衍生的离聚物混合,形成一种柔软、可延展的材料“水凝胶”(hydrogel),它可以被制成不同的三维形状,经过冷冻干燥后就会固化,最终产品是一种类似于塑料的材料,被团队称为“DNA塑料”。
该项目是天津大学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研发出新型脱氧核糖核酸(DNA)生物塑料。
天津大学的仰大勇教授团队据此开发了一种新型DNA生物塑料,而中石油石化院新材料研究所专家张坤玉研发的离聚物是将天然DNA分子聚合成塑料的关键助剂。
这种塑料全部来源于可再生资源,低温加工的能耗不到石油基塑料熔融加工能耗的5%,不仅可实现无损回收制成新的塑料制品,而且可以通过DNA酶实现可控降解。
DNA塑料量产化潜力很大,现有的工业设备可以快速从植物、藻类和细菌中大量提取生物质DNA,年提取量可达数十万吨。这种塑料的可折叠性和低温稳定性优异,有望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总工程师,石化院党委书记、院长何盛宝表示,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的DNA生物塑料是探索颠覆性新能源新材料的创新性成果之一,对贯彻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已经用这种环保材料制作了一个杯子、一副拼图和一个 DNA 模型。
尽管这次是从鲑鱼精子中获取了原材料,但携带着地球上所有生物遗传密码的 DNA才是真正的来源。
2015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地球上约有500亿吨DNA。在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使用其他可持续来源制造“DNA塑料”,例如来自农作物、藻类或细菌的废料,而不仅仅是鲑鱼精子。
更重要的问题是,“DNA塑料”会比其他替代品更好吗?
研究团队指出,它比所有现有类型的塑料都更具环境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涉及生产、使用和报废的方方面面。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来源于生物可再生资源;水处理策略环保,不涉及高能耗,不使用有机溶剂,不产生副产物;与聚苯乙烯塑料相比,“DNA塑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了 97%。
“DNA塑料”的回收也更为容易,将它所制成的物品浸入水中,会再次得到水凝胶,可重新制成新物品,延长使用寿命。
如果不再需要,它可以被DNA消化酶分解。
但从另一方面看,新材料也存在着局限性——它可以被水轻易回收,意味着它需要保持干燥。如果添加防水涂料,会使回收变得更困难,反而违背了初衷。所以,它适合电子产品和某些形式的包装。
此外,研究团队指出,“DNA塑料”的大规模生产仍然具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可能。他们在论文中表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将生物基水凝胶转化为生物塑料的解决方案,并展示了DNA塑料的闭环回收,这将推动可持续材料的发展。”